关陇方言民俗基地2010—2016专著类成果目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人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时间
|
1
|
西府曲子资料汇编校注
|
专著
|
赵德利
王渭清等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10.2
|
2
|
问俗关陇
|
专著
|
王知三
|
内蒙古出版社
|
2010.12
|
3
|
关陇民俗文化散论
|
专著
|
王知三
|
内蒙古出版社
|
2010.12
|
4
|
庆阳民间故事研究
|
专著
|
徐治堂
吴怀仁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11.8
|
5
|
关陇社火艺术研究
|
专著
|
赵德利
|
中国社会科学
|
2012.12
|
6
|
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
|
专著
|
郭沈青
|
中国社会科学
|
2013.3
|
7
|
关中方言语法研究
|
专著
|
孙立新
|
中国社会科学
|
2013.6
|
8
|
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陕西关中方言
|
专著
|
年玉萍、王发科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4.1
|
9
|
甘肃天水六县区方言音汇
|
专著
|
郭沈青主编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年3月
|
10
|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地关系与生态文明研究
|
专著
|
雍际春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5年3月版
|
11
|
宝鸡方言语音系统特点研究
|
专著
|
鲁海涛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年6月
|
12
|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
专著
|
赵德利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6年6月
|
13
|
北朝碑志文研究
|
专著
|
魏宏利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6年1月
|
14
|
关中旅游文化的文学巡览
|
编著
|
党天正
姚军
王晓玲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6年8月
|
15
|
2014年陕西关陇方言民俗研究中心年会论文集
|
编著
|
兰拉成
主编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6年11月
|
关陇方言民俗基地2010—2016年科研论文汇总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人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时间
|
备注
|
1
|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陕西关中方言研究
|
论文
|
年玉萍
王发科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0年第2期
|
|
2
|
陕西关中方言前后鼻韵的图谱对比分析
|
论文
|
年玉萍
王发科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年第5期
|
|
3
|
宝鸡方言单音节字图谱探析
|
论文
|
年玉萍王兰
|
现代语文
|
2012年8月
|
|
4
|
西安方言轻声的语音图谱探析
|
论文
|
年玉萍王发科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9月
|
|
5
|
宝鸡方言轻声的语音图谱探析
|
论文
|
年玉萍王发科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1年第6期
|
|
6
|
韩城方言同音字汇
|
论文
|
孙立新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
7
|
陕西太白县方言内部语音系统的差异分析
|
论文
|
鲁海涛
|
现代语文
|
2012年4月
|
|
8
|
《沜东乐府》方言语词札记
|
论文
|
王应龙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第5期
|
|
9
|
陕西方言中“嘹咋咧”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
|
论文
|
年玉萍
|
现代语文
|
2011年6月
|
|
10
|
大荔方言三身人称代词的语法形态特征
|
论文
|
王红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1年第6期
|
|
11
|
试析关中方言中的重叠现象
|
论文
|
张昕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第5期
|
|
12
|
关陇方言与秦人性格研究——关陇区域方言差异与演变探析
|
论文
|
赵玲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2年第1期
|
|
13
|
甘肃武山方言语音特点
|
论文
|
王应龙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1年第6期
|
|
14
|
《兰州方言志》名词理趣探微
|
论文
|
李映忠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年第4期
|
|
15
|
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及语音特点
|
论文
|
李映忠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2年第4期
|
|
16
|
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方言同音字汇
|
论文
|
李映忠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1年第3期
|
|
17
|
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子尾用法概述
|
论文
|
李映忠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0年第4期
|
|
18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区域方言民俗探索
|
论文
|
王渭清王应龙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2年第1期
|
|
19
|
新关陇民俗文化研究导论
|
论文
|
赵德利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2年第4期
|
|
20
|
民间庙会的“非遗”保护与开发规范
|
论文
|
赵德利
|
山东社会科学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
2010.11
2011.7
|
重要
|
21
|
和谐的节庆狂欢——论关陇社火的文化特点
|
论文
|
赵德利
|
文艺争鸣
|
2011年第6期
|
重要
|
22
|
关陇传统社火持存与变异的调查与思考
|
论文
|
仵军智
|
文艺争鸣
|
2011年第6期
|
重要
|
23
|
关陇社火中的民间信仰
|
论文
|
白志勇
|
文艺争鸣
|
2011年第6期
|
重要
|
24
|
关陇神话传说与华夏文明渊源的文化认知
|
论文
|
冯肖华
|
文艺争鸣
|
2011年第12期
|
重要
|
25
|
陕南湘方言岛的特点与成因
|
论文
|
郭沈青
|
《现代中国语研究》(日)
|
2010年第13期
|
重要
|
26
|
陕西镇安永乐方言音系
|
论文
|
郭沈青
|
《中国语学研究 开篇》(日)
|
2011vol.30
|
重要
|
27
|
从西周金文看汉字形声化
|
论文
|
王应龙
|
河南社会科学
|
2011年第11期
|
C刊
|
28
|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
|
论文
|
李雅妮
|
青年文学家
|
2011年7月
|
|
29
|
渎神——血社火的人类学文化溯源
|
论文
|
王琼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2年第3期
|
|
30
|
关中民间社火与宗教祭祀源探
|
论文
|
王琼
|
河南社会科学
|
2012年第11期
|
C刊
|
31
|
关陇社火与秦腔艺术源脉及演变
|
论文
|
曹斌
|
文艺争鸣
|
2011年6期
|
重要
|
32
|
论社火的功用——以关陇社火为中心
|
论文
|
曹斌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1年第5期
|
|
33
|
庆阳传统社火的文化内涵
|
论文
|
雷天旭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1年第3期
|
|
34
|
伦理学视野下的凤阁岭黑社火
|
论文
|
王岁孝
|
飞天
|
2010年第12期
|
核心
|
35
|
基于居民感知的关陇地区社火与乡村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
论文
|
赵建昌
|
江西农业学报
|
2012年第6期
|
|
36
|
乡村民俗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
|
论文
|
赵建昌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年第3期
|
|
37
|
乡村民俗旅游社区旅游者空间感知要素分析
|
论文
|
赵建昌
|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年5月
|
|
38
|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
论文
|
仵军智
赵德利
|
科学·经济·社会
|
2010年第4期
|
|
39
|
论身体民俗与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论文
|
王琼
|
大众文艺
|
2012年第4期
|
|
40
|
泛神性意识与偶像创造——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特征之一
|
论文
|
赵德利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年第1期
|
|
41
|
关陇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论文
|
王岁孝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2年第4期
|
|
42
|
论陕西岐山臊子面的文化渊源
|
论文
|
景红艳
|
沧桑
|
2011年4月
|
|
43
|
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
|
论文
|
王渭清
|
当代戏剧
|
2011年第1期
|
核心
|
44
|
关陇道情艺术刍议
|
论文
|
李雅妮
|
青年文学家
|
2011年第19期
|
|
45
|
天水传统建筑木雕的题材及艺术特色
|
论文
|
白雪红
|
美术界
|
2011年第7期
|
|
46
|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的审美特征研究
|
论文
|
魏育龙
|
文艺研究
|
2012年第7期
|
权威
|
47
|
宝鸡凤翔彩绘泥塑起源考
|
论文
|
魏育龙
|
文艺争鸣
|
2010年7月
|
重要
|
48
|
宝鸡民间艺术中的“虎”形象浅析
|
论文
|
魏育龙
|
美术大观
|
|
|
49
|
远古时代的西羌部族与关陇文化
|
论文
|
雍际春
|
西北民族研究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
2012年第2期
|
C刊
|
50
|
《符子》文学价值刍议
|
论文
|
霍志军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0年10月
|
|
51
|
《山海经·西山经》“南山”条疏证
|
论文
|
王渭清
|
农业考古
|
2011年第1期
|
核心
|
52
|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陇首”意象及其文学意蕴
|
论文
|
王晓玲
|
中南大学学报
|
2012年第2期
|
核心
|
53
|
李梦阳、何景明的反理学思想识解
|
论文
|
魏强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2年第4期
|
|
54
|
试论李梦阳诗学思想的尚法观
|
论文
|
魏强
|
名作欣赏
|
2011年第32期
|
核心
|
55
|
秦陇州缘鹦鹉贵——唐诗中的陇州鹦鹉
|
论文
|
张乃良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0年第4期
|
|
56
|
王九思《杜甫游春》志士品格·诗人情怀·曲家本色
|
论文
|
郑雅宁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1年第4期
|
|
57
|
两《唐志》所见道宣《通惑决疑录》考论
|
论文
|
刘林魁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2012年10月刊
|
核心
|
58
|
我看关天经济区
|
论文
|
王渭清
|
陕西日报
|
2011
年1月9日
|
|
59
|
地域文化分异与文学精神整合——论陕西文学的苦质精神
|
论文
|
赵德利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2011年第3期
|
重要
|
60
|
服装艺术的审美文化价值释读
|
论文
|
赵德利
|
文艺争鸣
|
2010年第20期
|
重要
|
61
|
论传统庙会的特征
|
论文
|
赵凡
赵德利
|
青海社会科学
|
2012年第4期
|
C刊
|
62
|
从“公”法到“私”法:农村孝道衰微的原因
|
论文
|
仵军智
|
青海社会科学
|
2012年第4期
|
C刊
|
63
|
论清代《史记》文学阐释的特点
|
论文
|
王晓玲
|
西北大学学报
|
2013年第6期
|
重要
|
64
|
关天经济区文化价值认知
|
论文
|
冯肖华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3年第6期
|
|
65
|
广东话溪母的历史层次及音变
|
论文
|
郭沈青
|
语言科学
|
2013年第4期
|
C刊
|
66
|
论王九思的祝寿之曲和自寿之曲
|
论文
|
郑雅宁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年第1期
|
|
67
|
王九思《杜甫游春》:志士品格·诗人情怀·曲家本色
|
论文
|
郑雅宁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1年第2期
|
|
68
|
试析存现句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
|
论文
|
张昕
|
现代语文
|
2013年第9期
|
|
69
|
唐代的“进状”、“关白”与唐代弹劾规范
|
论文
|
霍志军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3年第3期
|
|
70
|
关陇社火民俗的现状与特点
|
论文
|
王岁孝赵建昌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3年05期
|
|
71
|
论陕西方言走向电视的文化依据
|
论文
|
何艳萍
|
现代语文
|
2012第33期
|
|
72
|
新时期陕西方言的多元化发展
|
论文
|
何艳萍
|
今传媒
|
2013年第7期
|
|
73
|
《说文解字》三王玉的人类学解码
|
论文
|
黄理红
|
芒种
|
2013年12月
|
核心
|
74
|
句法结构中定语的语义指向探析
|
论文
|
张昕
|
现代语文
|
2013年第11期
|
|
75
|
节庆庙会祈福与日常生活样式
|
论文
|
赵德利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
年1月21日
|
|
76
|
关陇社火民俗的文化渊源
|
论文
|
王岁孝
|
戏剧文学
|
2014年01期
|
|
77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祠庙活动及其治理——以陕西关中为例
|
论文
|
王渭清
|
人民论坛
|
2014年5月
|
核心
|
78
|
新丝路经济带建设应该文化先行
|
论文
|
权雅宁
|
陕西日报
|
2014.6.17
|
|
79
|
试论新时期以来关中民居文化的嬗变
|
论文
|
仵军智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4年6月
|
|
80
|
关中方言民间熟语的语用效果
|
论文
|
张昕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4年第7期
|
|
81
|
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认知
|
论文
|
冯肖华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4年第3 期
|
|
82
|
陕西关中庙会保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
论文
|
孟改正
|
戏剧之家
|
2014年11月
|
|
83
|
关陇庙会礼仪论
|
论文
|
赵德利
|
民俗研究
|
2015年4期
|
C刊
|
84
|
庙会的组织与管理
|
论文
|
赵德利
|
青海社会科学
|
2015年4期
|
C刊
|
85
|
古汉语虚词“之”、“者”、“所”使主谓结构偏正化的语法功能
|
论文
|
王红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5年2期
|
|
86
|
庙会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关陇地区传统庙会为例
|
论文
|
赵德利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5年3期
|
|
87
|
从“过会”看关中西部农村中老年妇女的 信仰活动与人际交往
|
论文
|
仵军智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5年3期
|
|
88
|
关陇庙会空间设计初探
|
论文
|
降 波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5年3期
|
|
89
|
宝鸡方言本字考(一)
|
论文
|
孙立新
|
宝鸡社会科学
|
2015年2期
|
|
90
|
眉县境内方言语音的分化特点
|
论文
|
孙立新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年2期
|
|
91
|
关中方言“家”字表示复数等现象的讨论
|
论文
|
孙立新
魏燕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5年1期
|
|
92
|
甘谷话“-i-”“-iu-”“-y-”并存现象研究——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六
|
论文
|
马建东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5年1期
|
|
93
|
礼县方言的反复问句
|
论文
|
王建弢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5年1期
|
|
94
|
重建关陇生活文化圈,提升丝路东段软实力
|
论文
|
赵德利
|
宝鸡日报
|
2015
年4月15日
|
|
95
|
老腔在村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意义
|
论文
|
王岁孝
|
文艺评论
|
2015年05期
|
|
96
|
宝鸡文化产业2014年度报告
|
调查报告
|
权雅宁
魏 强
|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
2015年6月
|
|
97
|
唐代诗歌中的“陇山”意象
|
论文
|
张乃良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6年第5期
|
|
98
|
关陇文化生态与先秦文学精神论纲
|
论文
|
王渭清
|
《文学地理学》(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
|
2016年10 月
|
|
99
|
论生产队——村镇宗族关系母题模式
|
论文
|
赵德利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6年第5期
|
|
100
|
千阳方言单双音节字音高实验探索
|
论文
|
年玉萍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年3月
|
|
101
|
千阳方言单字声调实验分析
|
论文
|
年玉萍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6年2月
|
|
102
|
方言接触与融合型层叠
|
论文
|
郭沈青刘夏君
|
中国语言学报
|
2016年10月,第17期
|
|
103
|
湖北郧西(上津)方言音系研究
|
论文
|
李旭 郭沈青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6年8月,第4期
|
|
104
|
陕西麟游(九成宫镇)音系
|
论文
|
谷少华 郭沈青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6年12月,第6期
|
|
105
|
试论北朝关中造像记祈愿对象及内容所见文化意义
|
论文
|
魏宏利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6.8第36卷4期
|
|
106
|
中古陇西辛氏发展述略
|
论文
|
魏宏利
|
《2014陕西关陇方言与民俗基地年会论文集》
|
2016年11月
|
|
107
|
宝鸡凤翔泥塑色彩审美特征研究
|
论文
|
魏育龙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6年04期
|
|
108
|
论社火民俗在关陇乡村社会中的道德宣化及文化认同作用
|
论文
|
王岁孝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年01期
|
|
109
|
乡村文化建设视角下关陇地区社火存废扬弃及保护利用调查研究
|
论文
|
赵建昌
王岁孝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
|
2016年04期
|
|
110
|
一部厚重、严谨的奠基之作——评《老腔文化研究》
|
论文
|
王岁孝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6年23期
|
|
共计:论文110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C刊8篇,重要12篇,权威期刊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