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落实文化育人的方针政策,加强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对周礼文化的认知,11月2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周礼文化与中华传统经典诵写讲行实践教学”活动。编导、播音专业师生40余人赴宝鸡市岐山县周公庙景区及宝鸡周原博物院参与了活动,活动由孙立、高静、纪懿炜、苟馨允等四位老师带队。
11月2日上午10时,实践教学团队来到了周公庙景区。坐落在凤凰山脚下的周公庙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深秋的红枫林为这处有着道教色彩的古庙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正门前通体玉白的周公像与古朴幽玄的庙宇交相辉映。这里是周王室的发祥之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了解了“凤鸣岐山”、“橘生淮南”、“姜太公钓鱼”、“周公吐脯”等典故的由来,书本上与电影中浩荡而遥远的史迹整齐地罗列在陈列室中。实践团队认真观察了庙内所设的壁画与塑像,并对此进行拍摄记录,细心感受三千多年前浩瀚的人类史诗。播音与主持专业同学在此朗诵“叩问青铜”,感情澎湃,响遏行云,再现了辉煌的青铜文明。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宝鸡周原博物院。这是国内青铜器的出土重地,“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如果说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那周原博物馆便是这一说法的最有力佐证。在实践团队进入周原博物馆的那一刻,便置身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古城了。进入博物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仿西周式榫卯结构建筑,仿古式全铺地砖、大漆上色的砖红仿木立柱、青铜器纹样雕花门锁。透过轩昂的大殿,工整肃穆的礼制王朝在眼前铺展开来。陈列馆内是样式繁杂的青铜器,跟随讲解员,越到展厅深处,越能认识到考古工作对周原文化的重要性。其中,云塘制骨作坊的挖掘更是对研究商周文化提供了大量史料。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为代表的新的城市经营方式的出现,表现出了中国早期城市的复杂化进程。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对此次活动的高度赞扬,并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报告。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此次活动拓宽了青年学子的认知与眼界,加强了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青年学子只有不断地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将其化作自身创作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