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我院窦开虎博士60余万字《元杂剧校勘研究》专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部专著是在其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期成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结项之时该成果就被鉴定为优秀等次。元杂剧曾被王国维誉为“一代之文学”,与唐诗、宋词比肩而立。窦开虎博士著作对元杂剧校勘进行了整体关照和深入解读。
《元杂剧校勘研究》包括绪论和正文八章。绪论梳理元明清及近现代的元杂剧主要校勘成果,勾勒元杂剧校勘的发展演变历程,总结元杂剧校勘的六大文化特征。第一章校勘赵琦美整理选编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并从校语角度探讨脉望馆本失考剧目的渊源。第二章分析王骥德、凌濛初、张深之、毛奇龄的《西厢记》校勘,从剧本体例、宾白、唱词方面对四种《西厢记》版本进行比较,指出相互之间或多或少的不同。第三章认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的校勘属于戏曲作品整理编订中的校勘范畴,校勘是其批点戏曲作品的一种手段;何煌的五则《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校语非常珍贵,也被后世元杂剧校勘者普遍采纳;曲谱、曲论中的元杂剧校勘虽然零碎、随意,但却为保存和校勘元杂剧提供了依据,这种方式也为后世曲家所借鉴。第四章考证《孤本元明杂剧》的整理与出版过程,论述王季烈对这批杂剧的校勘贡献:首先,王氏指出了孤本元明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价值。其次,著者指出王氏校勘的三项主要工作。第五章详述郑骞、徐沁君、宁希元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校勘成果,又从编排顺序、校本参校本、宾白、曲词、散场(出场、祭出、驾断出)及题目正名方面对三家校勘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校勘还可以更上层楼。第六章考察王季思《西厢记》校勘的演变过程,介绍吴晓铃、张燕瑾等的《西厢记》校勘成果,并从校勘类型、底本校本、体例、科白、曲词方面比较研究三家《西厢记》的校勘异同。第七章围绕关汉卿戏曲作品集的校勘,分析吴晓铃、北京大学中文系、吴国钦、王学奇、马欣来、蓝立萱等六家校勘关汉卿戏曲的特点,同时从杂剧排列顺序、底本校本、体例、宾白、曲词方面比较六家关汉卿戏曲集校勘的贡献,还对元杂剧其他名家如白朴、石君宝、郑光祖、马致远等戏曲集的校勘工作给予述评。第八章认为卢前《元人杂剧全集》的整理渗透了他的校勘之功,指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的校勘贡献主要是分折分楔子、增补宫调、断句和改定讹误等方面,阐述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的四项校勘工作,分类罗列其校勘内容的六个方面,最后剖析王季思《全元散曲》着重校勘的四方面内容。
该著的元杂剧作品校勘比较研究用功最著,在观念和范畴上为元杂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考察元杂剧校勘成果及历史的基础上为构建戏曲校勘理论框架做出了新尝试,在全面探索元杂剧校勘诸多方面的努力中为戏曲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全书脉络清晰,面、点结合,是700年来元杂剧校勘的整体检视,是元杂剧生存样态的全面关照,反映了文献学视域下元杂剧研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