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各单位: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为加强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制度建设,使基地发展规范化、科学化,特制订本中长期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九日
抄送:院领导,档(二)。
宝鸡文理学院院长办公室2010年月4月10日印发
打印:南玲霞 校对:王大浩共印:15份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2020)
为了加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制度建设,使基地发展规范化、科学化,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要求,特制订本中长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科研服务地方的原则,整合和开发区域人文资源,为建设陕西文化强省,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二、总体目标
经过10年努力,使本中心成为推动学术创新、促进教学工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成果,在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三、主要任务
1.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
本中心基于大关中的空间范畴,以渭河流域为中轴线,以关中西部为基点,向东形成关中东西部方言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向西向北连接甘肃天水和陇东地区,形成周秦文化发祥地非物质文化生态研究,向南辐射秦岭南麓,形成陕西方言的关中、陕南方言分异对比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打通汉语方言学、民俗民间文艺学、文献学和历史文化地理学等学科,沟通区域文化历史与现实,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关陇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理论,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
2.组建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成果突出的科研团队
选拔培养出能够带领基地成员开阔学术视野,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追踪学术前沿,在国内学术圈产生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聘请一批国内著名学者担任中心的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通过接收访问学者、招聘博士、博士后等方式为我院培养一批学术骨干。
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保证有15人左右相对稳定的专职研究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兼职研究人员,老中青各占一定比例,形成结构合理实力强劲的人才梯队。使基地成为省内外相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今后10年中,本中心将建立和坚持实施以下制度:
(1)学术委员会决策制
由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是研究中心的决策机构,负责审定科研规划和项目,聘任研究人员,审定学术活动计划,决定科研评奖等。
(2)研究人员聘任制
中心的研究人员可分专职、兼职、特聘三种,各有相应的职责和待遇。所有研究人员均由学术委员会决定聘任与任期。
(3)科研项目管理制
科研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决定承担人。项目从时间上分为长期、中期、短期,按性质分为基础理论、应用、开发。尤其注重应用与开发立项的比重,让成果转化为提升关陇文化地位的有效手段。
(4)学术成果奖励制
研究中心设立学术成果奖。重奖在关陇方言民俗文献研究领域有创新和突破的学术成果。
4.培育高层次科研立项,推出一批科研成果
(1)以基地科研立项为基础,力争在10年内培育3个以上国家项目,5-8项省部级项目。
(2)10年内力争出版专著20本左右,其中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不少于5部。
(3)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5篇以上,10年内发表论文数量共计达到150篇左右。其中核心期刊和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占1/3,权威期刊发表5-10篇。
(4)围绕关陇地区人文资源开发,10年内整理出版5部关陇地区方言、民俗志书、地域专题文献资料。
5.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
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积极促进课程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计划面向本科生开设关陇方言与民俗文化方面系列选修课3—5门。举办关陇方言与民俗调查方法培训班,积极指导学生围绕关陇方言民俗进行社会调查,以方言民俗的实践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推动中文、历史、艺术专业教学改革。
6.带动学科建设
通过研究中心对学术资源和师资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科研层次。以关陇地
域为龙头,带动汉语方言学、文艺民俗学、关陇古代文献等学科建设,使基地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学位点建设阵地。
7.形成硕士生培养的特色专业方向
随着我院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我院的文艺学、汉语言文字
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四个学科在三年后将成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授权点,关陇方言民俗基地将成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而且,在以后的硕士生培养上,将开设与关陇地区方言、民俗、文学与文献相关专业方向与课程,带动研究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新路。
8.加强对外宣传和社会服务
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网络传媒手段,办好基地网站,收集和宣传相关学术信
息,给研究者和社会大众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尤其是要通过网站在研究成果普及宣传方面下工夫,使本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真正为关陇地区政府部门及人民大众服务。
积极与陕西、甘肃各地政府、公司、民间社团联系,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学
术普及和文化产业开发咨询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做出切实的贡。主动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研究,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相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研究的依据。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选择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富有团队精神和领导经验的专家组成关陇方言与民俗中心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学院领导集体定期听取中心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基地建设的各项问题。
2.确保科研力量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要求,把中心建设成为有正式编制和稳定经费来源的科研实体。保证专职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安心重大课题的攻关。聘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来中心担任兼职研究人员,吸收高学历高职称校外研究人员来中心访问研究。
3.加大经费投入
为了保证中心的持续发展,学院将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在启动资金5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再投入10万元。同时,研究中心要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努力争取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资助,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民间的文化资金的投入。
4.开展多种形式学术活动
(1)办好一个内容丰富、通俗鲜活的网站;
(2)每年办一个报刊专栏宣传;
(3)每年办两期基地工作简报
(4)每年出一本专题论文集;
(5)每年举办一次小型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每2年举办一次全省性学术会议,每3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国际)学术会议。
(6)不定期举办基地成员的学术沙龙活动。